业界观察:运营商吹响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号角!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近日,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会上明确提出 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7 月 18 日至19日, 2025 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在上海举行,这场汇聚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的合作伙伴大会既是中国联通推进网络、技术、服务“三个向新”的成果巡礼,更是探索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中国范式、谱写高质量发展篇章的有力实践。参加大会的嘉宾有多位政府官员、行业大咖、集团领导、省分领导驻足观摩,很是热闹,通过各种专业论坛的组织参会人员也有了更充分和深度的跨界交流,不少朋友一直在问,本次合作伙伴大会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现场的嘉宾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现在的运营商真的不一样了!
一、中国联通董事长的演讲很震撼:向实同行 共创融合新生态
7月19日,在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发表了题为《向实同行 共创融合新生态》的主旨演讲。
陈忠岳表示,下一步,中国联通愿和合作伙伴更紧密地“融在一起”,服务实体,突出实效,推进不同技术领域、生产要素、行业门类、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共创AI基建、AI科技、AI产业的融合新生态。
重点提到:共创AI基建算网融合新生态,加快建设智算基础设施,推进算力网络互联互通。;共创AI科技数智融合新生态,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赋能应用;共创AI产业数实融合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重点行业、千家万户;中国联通致力于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场景优势,成为更懂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商。
陈忠岳表示,2025 年,是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之年,是应用规模落地产生实效的重要节点。中国联通愿和合作伙伴向实同行,携手实践算网融合、数智融合、数实融合,共创 AI 基建、 AI 科技和 AI 产业的融合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实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中国联通一直做的事:技术向新激活实体产业血脉
从建设运营上海临港、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卫和青海三江源等万卡智算中心建设到智能工厂的数智跃升,从普惠服务的云端落地到智慧城市的精细治理,处处都在诉说一个事实,就是中国联通一直与合作伙伴更紧密地“融在一起”,服务实体,突出实效,推进不同技术领域、生产要素、行业门类、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共创AI基建、AI科技、AI产业的融合新生态。
中国联通坚持以算网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以应用为目标,加快推进“算、网、数、模、用”融合创新,大幅降低用户使用AI的门槛,为用户提供触手可及、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智能服务。
在合作伙伴大会工业智能论坛上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联通始终致力于以数智力量驱动制造业变革,坚持夯实网络化基础,累计打造了7500余个5G工厂。
在医疗领域,中国联通助力瑞金医院智慧医疗应用,推动200余家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数字中医药管理升级;在文旅领域,“国博中华文明云展”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将国博“古代中国”展映射到数字空间,让文物数字化传播迈入新阶段;在消费领域,中国联通推出云智创新开放平台,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算网资源、操作系统、模型工具以及计费、出账、支付等一站式服务。
在家庭场景中,智能化服务触手可及。联通云智电脑跨端流转数据,联通云盘化身“智能助手”,“联通看家”24小时监测啼哭、智能警戒,“联通安全管家”精准拦截诈骗,“联通U爱”覆盖紧急呼叫、老人守护、儿童关怀,“智家通通”打造家庭智能“中枢”。
随便举个成果案例,个个都是重磅,比如,汽车出海智能服务平台至今服务22个汽车品牌,实现“一点对接,跨境互联,本地服务”,构建中国汽车全球化“信息之路”;汽车工厂无人驳运系统已在多个汽车工厂的实地场景进行验证,预计提升10%的物流效率,降低20%以上的驳运成本。
三、中央电视台敏锐铺捉到了:人工智能如何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其实在现场探班的业内人士感觉是很直接的,合作伙伴大会变得确实不一样了,一是,不再是运营商自己活着代理商参加,而是各行各业的实体大佬代表。据悉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覆盖通信、工业、医疗、消费等多个领域。二是不再是只展示手机、终端,更多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碰撞出的成果。笔者惊喜的发现,中央电视台记者其实更加高屋建瓴,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
中央台报道中是这样描述这次大会的:一场以\"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合作大会正在举行。记者注意到,许多企业代表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供应链决策,或将生成式AI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和客户服务流程。采访中了解到,尽管人工智能模型已升级至千亿级参数,但\"用不起\"和\"不会用\"的问题仍在阻碍人工智能红利的释放。共建共创、融合发展,打破模型壁垒并拆解能力模块,这或许是打通AI普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我们正处于产销两旺的发展阶段。\"一位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人员零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翻倍提升。通过整合各领域顶尖合作伙伴的资源,可以形成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当\"人员零增长、效率翻倍\"成为车间新常态,这场由AI驱动的工业革新正在向全流程加速渗透。近日工信部发布的《信息化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将\"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通过\"通用大模型筑基、行业大模型破局、智能体协同\"的三层赋能架构,直指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深水区。
人工智能模型在生产线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工业智联网基建的承载能力能否满足需求?记者在探访中发现,现场展示的一条药品分拣智能产线,其亮点在于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跨品牌组队——五台不同厂商的机器人通过智能平台连接,能像拼装积木般自由拆解任务流。
\"当随机更换产品型号时,系统可以自适应识别并自主学习换产。\"技术人员演示到,\"传统产线更换包装需要重新调整两三天,而采用机器人只需训练半小时即可完成。\"该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兼容不同品牌的设备,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然而,产线柔性切换的具身智能变革对工业智联网基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5G网络与AI的融合,正引发一场智能连接能力的跃迁,从底层重构着智能制造协作逻辑——它既像高速轨道,让千亿级参数的AI模型在生产线上飞驰;又如同精密齿轮,以99.999%的可靠性将瞬时决策转化为零损耗的执行。
虽然5G-A网络让智能工厂的神经反应快如闪电,但实现AI普惠不能仅靠\"高速公路\"。运营商正在将大模型拆解为\"万能工具箱\",使复杂AI模型真正成为流水线上的\"电动螺丝刀\"。远景MAS平台提供的零代码、低门槛大模型开发工具集,已打造4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100多个场景智能体应用,切实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做个小结:我想,现场参加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的人不仅听到了,还看到了,更重要的是也一定感受到了中国联通的决心:中国联通正以“更懂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商”之姿,将技术动能注入时代脉搏。
如今的运营商确实越来越“不像”传统意义上的运营商,这种转变源于多重因素的驱动,本质上是其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新定位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来看看三大运营商的战略升级的定位:中国移动提出 全面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注入强劲动能;中国联通提出中国联通锚定“世界一流科技服务企业“战略目标;中国电信的目标是致力成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的科技领军企业。
毫无疑问,中国运营商已成功从“管道提供者”蜕变为“技术赋能者”,未来,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就能在这场智能革命中占据制高点,这其实就是运营商吹响了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号角!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环球通信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微信公号: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长宏网配资-长宏网配资官网-在线炒股平台排名-靠谱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