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以“京教筑梦边疆行 同心共谱教育情”为主题,举行2025年援派教育人才行前出征仪式。新选派的75名干部教师将作为首都教育援助从“组团式”向“融铸式”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于8月分批奔赴西藏、青海、内蒙古三地开展援教工作。
教育作为连接心灵的纽带,在增进民族理解、促进团结交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援派队伍顺利开展工作,7月29日至8月1日,北京市教委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行前培训班,通过理论辅导、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对接交流等环节,帮助援派人员统一思想、提升素养。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强调,新一批援派干部教师是推动边疆教育发展的 “先锋队”,需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教育援助的时代使命。他对即将出征的教师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二是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三是要团结协作、同心协力;四是要注重安全、保重身体;五是要同心融铸、共谋发展。
培训班特别邀请学术界权威专家深化援派人员对民族政策与支援工作的认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凯教授,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系统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逻辑体系,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关联,为援派人员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教授,则深入解读对口支援政策的演进历程,重点分析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支援实践经验,帮助援派教师精准把握教育援助的政策内涵。
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处处长范忠伟详细介绍了首都教育支援工作总体布局,副处长李鹏对援派人才管理规定、待遇保障政策进行逐条解读。为促进新老援派力量无缝衔接,培训班专门安排前方挂职干部与教师分享实战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崔俊杰结合援藏经历指出,教育援藏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工程,也是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的民心工程,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以“支援一校、带动一片”的标准助力当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北京市房山区坨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援派青海省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校长李会新表示,青海作为战略要地,援派团队将与当地教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以格桑花般的坚韧扎根雪域,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在玉树落地生根。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副校长张岩则以“接棒者”的姿态表示,将传承内蒙古化德县支教的优良传统,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践动能,在教书育人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牢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政治担当,勇担教育使命。
据悉,此次援派行动既是首都教育资源辐射边疆的具体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75名教育人才将带着北京的教育智慧与使命担当,为边疆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通讯员 焦轩
编辑:杨旭
校对:付磊
审核:娄雪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长宏网配资-长宏网配资官网-在线炒股平台排名-靠谱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